神經外科:肖鋒
作為一名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多年的醫生,我發現近年來腦外傷患者越來越多,其中有千奇百怪的外傷原因:車禍傷、高處墜落傷、撞傷、刀割傷、槍擊傷、燒傷、燙傷、化學灼傷、蜂蟲叮咬傷……。而我國人民的基礎醫療知識普遍較差,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損失,也鬧了許多笑話。如果遇到這些情況不必驚慌,當然也不可掉以輕心。在此我總結了幾個常見的誤區,希望對大家有些幫助。
誤區1:傷口上撒“白粉”
有些人喜歡在傷口上撒上白藥、煙絲、煙灰或消炎粉(抗生素)再包扎,也有用衛生紙壓迫的,卻不知道這樣是人地增加了污染,衛生紙被血浸濕后會變成爛絮狀粘在傷口上,為洗干凈這些“白粉”,醫生要多付出多少時間和精力。而且醫學上是禁止在傷口上直接外用抗生素的,那樣做會增加耐藥細菌的產生以及增加發生藥物過敏的可能。應該找干凈的布類物品(如干凈的毛巾、衣物等)壓迫止血或包扎即可。
誤區2:頭皮小傷口不必先處理
頭皮的血液供應比身體其他部位豐富得多,一旦頭皮裂傷,哪怕是小傷口,也可能出血兇猛。這種出血也可能是不易觀察到的內出血,如不盡快控制,傷員易在短時間內發生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尤以兒童為甚。因此在全身其他部位同時有傷口出血時,只要不是大出血,應首先處理頭皮出血,不能及時到醫院縫合,也要加壓包扎起來。
誤區3:傷在頭上出了血就好
腦外傷是醫療上的統稱,包含了頭皮外傷和顱內出血,沒有腦內傷與它對立,看不看得見出血只是有沒有皮膚黏膜破裂口的問題,不能反映傷情的輕重,患者外出血再多,也不能說明顱內不出血;判斷傷情輕重主要還是要以病情的觀察(如神智的變化)和各項醫療檢查結果(如CT或磁共振)為依據。如果是皮外傷,那當然是不出血更好,如果是顱內出血,傷口流再多血內出血也不會減少,只會增加休克的可能,反而更不好。
誤區4:立即拔除骨片及異物
頭顱內也有大血管,在沒有開顱手術條件的情況下,切不可輕易拔除骨片或異物。因為它們可能已刺傷腦部粗大的靜脈竇或大血管,在未拔除時,可能還未出血,一旦拔除,可能會造成難以控制的大出血而失去搶救時機。遇到此種傷情,只能送往有條件的專科醫院或由神經外科醫生立即手術治療。
誤區5:鼻腔和耳道出血趕快堵
發生腦外傷后,如果傷員鼻腔或耳道流血不止,說明有顱底骨折可能。此時,絕不能用棉球或其他物品堵塞。因為血液在堵塞后不能外流,就可能返流入腦內,從而帶入細菌造成顱內感染,或造成顱內血腫,均可能導致患者死亡。正確的做法是讓傷員采取半臥位,使頭部抬高,拭去外流的血液,予以抗生素預防感染治療。經過以上處理,大多數傷員的顱底骨折處傷口會在一周到兩周內自行愈合。
誤區6:昏迷后清醒說明病情已好轉
傷員昏迷后的清醒不是進了保險箱,在頭部受傷后或更長的一定時間內,也有在發生昏迷后清醒,之后又昏迷的現象,這種現象在醫學上叫中間清醒期,這是顱內血腫的特有表現,此外,腦損傷的水腫期為一到兩周,兩周內都有因腦腫脹至病情加重患者昏迷的可能。在此期間,如能及時實施各種治療乃至開顱手術,就有可能取得很好的療效。如不能及時發現這一變化,隨著時間的延長,傷員會失去手術時機。為此特別強調:不管在傷后多長時間,只要昏迷的傷員一度清醒以后再次出現昏迷,就可以考慮地診斷為顱內損傷病情加重,應立即完善檢查明確病情,必要時實施開顱手術治療。
誤區7:越大的醫院越會治病
我國的民眾都相信廟越大和尚越靈,而腦外傷專科卻有其不同的特點。我國的神經外科雖然是以治療腦外傷起步的,但是現在省一級的醫院已經是以治療腫瘤以及血管疾病為主了,而地方上的市一級醫院以治療外傷病人居多,對于外傷患者甚至有的縣級醫院都游刃有余。外傷患者病情常常是重且急,在大醫院排隊等不起,而在就近醫院緊急救治才是正理,如果當地醫院水平救治不了,也會初步處理后主動告知病人和家屬,再轉院治療或請專家救治也就多了一層保障。
在現實生活中,如遇到腦外傷患者,首先要觀察其呼吸道通不通暢,只有通暢的呼吸道才能保障生命;其次要觀察他的神智,從傷者的清醒、嗜睡、淺昏迷至深昏迷,可反應病情的由輕至重;再次是看他有沒有傷口,除耳鼻出血外都要立即以布制品加壓或包扎止血,而傷口中的異物或斷骨片不可拔出也不可受壓,以避免再損傷并減少出血。而其他如血壓、脈搏、CT及磁共振的檢查以及打針輸液等治療就需要醫療器械和有經驗的人員來進行了。
評論列表
我要評論